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境质量>环境状况公报
云南省1995年环境状况公报

  第一部分 污染物排放状况

  

  废水排放 199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达8.6亿吨,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4%,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量的56.9%;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亿吨,比上年增长22.0%,占废水排放量的43.1%。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3吨。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5.3万吨,比上年增长6.2%;重金属排放量187.3吨,比上年增长35.4%;氰化物排放量89.3吨,比上年增长52.8%;砷排放量116.4吨,比上年下降49.9%;挥发酚排放量216.3吨,比上年下降0.9%;石油类排放量927.4吨,比上年下降9.1%。

  从“八五”期间废水排放量情况看,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控制,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较快。1995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0.7亿吨、2.2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递增3.1%,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均递增19.8%。工业废水中除化学需氧量比1990年增加41.8%外,其余有毒有害污染指标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

  废气排放 1995年全省废气排放总量为2106.5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674.1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9.8%和8.8%。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35.9万吨、烟尘27.9万吨、工业粉尘17.8万吨。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增长8.6%,烟尘增长9.7%,工业粉尘增长27.1%。

  与1990年相比,烟尘年排放量从29万吨降至28万吨,下降3.4%;工业粉尘年排放量从15万吨增至18万吨,年均递增3.7%;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从23万吨增至36万吨,年均递增9.4%。

  工业固体废弃物 199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2146.8万吨,比上年增长28.0%。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515.7万吨,比上年增长88.4%,其中排入江河的量为176.3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历年累计堆存量25531.2万吨,堆存占地面积1690.2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八五”期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综合利用情况看,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所减少,综合利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32万吨,综合利用量比1990年增加32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23.2%,比1990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 在1995年全省环境统计的16个城市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3亿吨,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5.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万吨,占全省排放量的24.4%。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7万吨、工业烟尘6.3万吨、工业粉尘7.2万吨,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33.7%、39.4%、40.5%。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22.1万吨。

  污染事故 1995年全省发生污染事故77起,比上年减少31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41起,比上年减少11起;废气污染事故36起,与上年一样。

  "八五"期间共发生污染事件374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207起,废气污染事故135起,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5起,噪声污染事故15起,其他污染事故12起。

  第二部分 环境质量状况

  

    (一)、1995年环境质量状况

  1.水环境质量状况 

  (1)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1995年,我省六大水系主要的116个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工一Ⅲ类标准(适用于源头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占24.2%;水质符合Ⅳ一V类标准(适用于工、农业用水)的占37.9%;污染严重,水质已达不到V类标准的占37.9%。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挥发酚、铅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河流依次是龙川江、南汀河、潇湘河、泸江、盘龙江、南盘江、西洱河、曲江;毒物及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河流依次是螳螂川、泸江、普渡河、曲江、南盘江、南览河、小江、南垒河。

  与上年相比,我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工一Ⅲ类标准的减少15.8%,水质符合IV—V类标准的增加8.9%,水质达不到V类标准的增加6.9%。漾弓江、泸江、螳螂川、盘龙江、流沙河的有机污染物有所减轻,浑水河、漾弓江、沪江、北盘江、西洱河的毒物污染有所减轻;龙川江、南汀河、黑惠讧、枯柯河、沘江、北盘江、西洱河、元江、小河底河、甸溪河的有机污染明显加重,甸溪河、螳螂川、小河底河、普渡河、元江、曲江、牛栏江、小江、沘江的毒物污染明显力口重。

  (2)主要湖泊水质状况

  我省16个主要湖泊中(滇池分为草海、外海两个水域),水质符合工一Ⅱ类标准的占31.3%;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占6.2%;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占25.0%;水质达不到V类标准的占37.5%。

  水质较好的湖泊是:泸沽湖、抚仙湖、洱海、茈碧湖、海西海等(均为工一Ⅱ类)。

  污染较严重、水质较差的湖泊是:个旧湖、长桥海、滇池草海、异龙湖、大屯海等(均达不到V类)。主要污染物是耗氧有机物、总磷、氨氮。

  与上年相比,水质好转的湖泊占18.8%;水质恶化的湖泊占18.8%,.水质稳定的湖泊占62.4%。水质好转的湖泊是杞麓湖(V类升至Ⅳ类)、茈碧湖(Ⅲ类升为Ⅱ类);水质恶化的湖泊是长桥海(Ⅳ类降至>V类)、海西海(工类降至Ⅱ类)、程海(Ⅲ类降至Ⅳ类);其余湖泊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3)城市(镇)主要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1995年,我省19个城市(镇)28个饮用水源中,水质符合地面水工一Ⅱ类标准的水源占50.0%,,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水源占10.7%;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水源占39.3%。从总体看,满足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标准的水源占60.7%;不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水源占39.3%。

  与上年相比,我省城市(镇)主要饮用水源中,水质类别上升、水质好转的占24%;水质类别下降、水质恶化的占24%;水质类别不变、水质相对稳定的占52%。

  2、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995年云南省17个主要城市(镇)大气监测结果为:

  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在0.000—0.339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超过二级标准限值1.3倍(以下简称超标),出现在文山县城。

  氮氧化物日均浓度在0.000—00.334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超标2.3倍,出现在昆明市。

  总悬浮微粒日均浓度在0.000—5.078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超标15.9倍,出现在文山县城。

  用以上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衡量,在17个主要城市(镇)中,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仅有丽江县城,占6%;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有曲靖市、个旧市、保山市、思茅市、景洪市、临沧县城、河口县城,占41%;其余9个城市(镇)的大气环境质量均达不到三级标准,所占比例为53%。

  与1994年相比:17个主要城市(镇)中,除保山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由达不到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上升符合到三级标准,河口县城和景洪市由符合二级标准下降为符合三级标准外,其余无明显变化。

  1995年酸雨出现频率为15.9%,比上年减少2.9个百分点;出现酸雨的市(镇)占监测城市(镇)的88%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酸雨PH平均值范围为4.03—5.54,比上年有所降低。丽江县城、楚雄市、东川市的酸雨污染有所加重,昭通市和昆明市的酸雨污染有所减轻。

   3、城市(镇)噪声状况 

  1995年,15个城市(镇)监测交通噪声干线总长252.9公里,大部分监测城市(镇)交通干线噪声的等效声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路段的比例为17.9%-100%。

  12个城市(镇)功能区噪声的监测结果,大多数城市(镇)的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一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线两侧的平均等效声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为3.1%-100%。

  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结果,暴露在大于55 分贝等效声级值下的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比例为27.6%一72.7%,生活在大于55分贝等效声级值下的人口数占所测地区人口总数的比例为27.7—72.6%。

  与1994年相比,全省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从71.1分贝下降到70.7分贝。城市(镇)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上升、下降和持平的分别占监测城市(镇)的30.8%、53.8%和15.4%。其中,下降的有个旧市、景洪市、大理市等,上升的有昆明市、开远市等。全省城市(镇)各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比上年上升的占36%,下降的占64%。其中,昆明市的一类混合区、工业集中区的平均等效声级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八五”期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1、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1) 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

  与1990年相比,我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Ⅱ一Ⅲ类标准的减少15.6%,水质符合Ⅳ一V类标准的增加6.9%,水质达不到V类标准的增加8.7%。全省河流水质等级结构变化,呈现出符合工一Ⅲ类标准的水域减少,符合Ⅳ一V类标准和达不到V类标准的水域增加的趋势。

  1991—1995年,我省主要河流116个监测断面中,水质趋于好转的占12.1%,水质趋于稳定的占43.1%,水质趋于恶化的占44.8%。漾弓江、泸江、南盘江、北盘江和流沙河的有机污染有所减轻,泸江、浑水河、盘龙河、小江和北盘江的毒物污染有所减轻;龙川江、南汀河、潇湘河、曲江、小河底河、沘江、黑惠江、枯柯河的有机污染明显加重,螳螂川、普渡河、曲江、小河底河、甸溪河、元江、藤条江、南览河的毒物污染明显加重。

  (2) 主要湖泊水质变化趋势

  与1990年相比,我省开展水质监测的湖泊中,水质符合工一Ⅲ类标准的增加1.5%,水质符合Ⅳ一V类标准的减少11%,水质劣于V类标准的增加9.5%。

  “八五”期间(1991一1995年),我省主要湖泊中,水质趋于好转的占6.25%;水质趋于恶化的占18.75%;水质波动不稳定的湖泊占6.25%;水质趋于稳定的湖泊占68.75%。水质趋于好转的是杞麓湖(由>V升为Ⅳ类);水恶趋于恶化的是星云湖(Ⅲ类降为Ⅳ类)、大屯海(Ⅳ类降至>V类);水质污染严重且波动不稳的是长桥海和滇池外海;其余湖泊水质稳定或基本稳定。

  (3)城镇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变化趋势

  与1991年相比,在相同的19个饮用水源中,水质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标准的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

  2、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与1990年相比,在相同十五个市(镇)中,符合一至三级大气质量标准的增加20.5个百分点,劣于三级大气质量标准的减少20.5个百分点,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仍有一半以上城市(镇)的大气质量劣于三级大气质量标准。

  “八五”期间的大气质量等级变化趋势是:好转的占20%,恶化的占13%,稳定的占67%。其中:个旧市、临沧县城和丽江县城由劣于三级大气标准分别上升为符合三级和二级大气质量标准;思茅市由符合二级大气质量标准降为符合三级大气质量标准;楚雄市由符合三级大气质量标准下降到劣于三级大气质量标准;其余城镇的大气质量相对稳定,大气质量等级未变。

  “八五”期间,我省酸雨出现频率波动范围为15.1%—18.8%;监测城市(镇)出现酸雨的范围从1990年的57.1%,上升到1995年的88%;除个旧市、昭通市、昆明市的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丽江县城、东川市、玉溪市的酸雨污染几年来都呈现加重趋势。

    3、城市(镇)噪声变化趋势 

  与1990年相比:各种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上升的占50.8%,下降的占45.8%,变化不大的占3.4%。各城市(镇)的功能区噪声污染有所加重;区域环境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值下降的占66.7%、上升的占33.3%,其中:上升的有昆明市、大理市等;下降的有开远市等。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上升和下降的城市(镇)各占50.0%,下降的城市有昆明市、大理市等。

  第三部分 环境保护工作

  

  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我省环境保护围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个重点,抓紧实施“八五”环境保护计划。在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成绩。

  1、污染防治和环境建设

    污染防治 1995年全省环境保护直接投资6.2亿元,占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5%,比上年增加36.9%。其中新建项目环保投资0.87亿元,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资金2.14亿元,城市污水处理和西苑隧洞工程投资3.2亿元。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23.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6万吨/日、工业废气处理能力202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废水、废气处理量达4.46亿吨和1289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501.7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与上年持平,工业废气处理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分别比上年增加8.6%和27.7%。去除废水中化学耗氧物质12.4万吨,去除废气中二氧化硫15.35万吨、烟尘110.2万吨,回收工业粉尘84.2万吨。工业废水及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63.4%、77.0%和35.8%,万元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八五”期间环境保护直接投资累计20.5亿元,占全省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0.5%。五年来增加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处理能力98.7万吨/百、860.4万标立方米/时和479.3万吨/年,工业废水、废气处理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年均递增32.9%、8.5%和23.6%,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无到有,五年建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1.5万吨/日,污染防治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722”工程 实施“1722”工程是实现我省“八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

  “1”——1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到1995年底56家完成了治理任务,17家正在进行治理,剩余27家将在“九五”期间继续治理。

  “7”——70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建设。昆明市经过五年努力,将10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全部建成为烟尘控制区,超额完成了烟尘控制区建设的任务。

  “2”——新增2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成昆明5.5万吨/日第一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第二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日北郊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21.5万吨/日。此外正在建设昆明15万吨/日第三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楚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和0.5万吨/日江川县污水处理厂。

  “2”——滇池、南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全省人民关注的滇池污染综合治理,在省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进展顺利。国内外76个单位参加了前期工作,通过项目论证和世行鉴别,确定了城市污水处理、供水项目扩建及管网配套、排水管网改造、城市垃圾清运及处理、滇池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示范、滇池流域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等13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世行正式评估,目前已进入谈判阶段,大大加快了滇池治理步伐.此外,在世行贷款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云南省、昆明市积极组织力量,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建成了三个污水处理厂,西苑隧洞也全线贯通。以上项目的运行对减缓滇池污染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南盘江流城(曲靖段)水污防治规划于1995年完成并通过验收,世行也同意将曲靖市污水处理厂纳入货款项目,南盘江沿岸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正按规划实施。

   2、生态环境保护 

  1995年全省植树造林580.7万亩,新增龙陵小黑山、南涧无量山、南华大中山、红河阿姆山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增加保护区面积46195公顷。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昆明基地引种栽培珍稀植物187种,近万株。石屏县白浪生态农场城镇垃圾综合利用生态农场建设获得成功,1995年通过专家鉴定验收,为我省小城镇垃圾处理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八五”期间,全省植树造林2457万亩,比“七五”期间增加18.4%,使我省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24.5%上升到1995年的24.9%。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由1990年的1.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995年的2.02万平方公里。五年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个,新增面积26.1万公顷。到1995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104个,面积达202.5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由1990年的4.48%上升到5.14%。初步形成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八五”期间建立生态乡(村)45个,面积达1713万亩。全面完成了镇雄县土法炼硫污染治理,使得炼硫区环境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国家环保局、农业部联合在镇雄县召开了全国土法炼硫污染防治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全国推广镇雄经验。

    3、环境管理 

  环境法制建设 1995年颁布了《云南省程海管理条例》、《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奖惩实施办法》、《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八五”期间颁布了《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洱海、泸沽湖的环境保护法规或规章,使我省主要高原湖泊做到了一湖一法。广泛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环保执法检查,特别是在执行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规定的三年执法大检查中,查处了在石林风景区违法建设水泥厂和西双版纳猎杀大象、走私贩卖象牙等案件。

  环境管理制度 1995年省政府组织对17个地、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完成了固体废弃物申报登记;1995年征收排污费6582.6万元,比上年增加22.7%。“八五”期间,省政府颁布了《本届政府(1993一1998年)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全省17个地、州、市以及100多个县(市)实行了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成了水污染物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1200多个,开展了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试点工作。在全省15个市实行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八五”期间共征收排污费23862.8万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倍多,对企业治理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

  环保机构建设 “八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重视和支持下,省级环保机构独立建制,人员有所增加,但地、州、市和县(市)级环保机构极不建全,亟待加强。

  环保科研、监测、宣传教育 1995年全省开展环保科研课题54项,其中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昆明发电厂、罗茨铁矿被评为全国环保先进企业。“八五”期间开展环境科研100多项,53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围绕滇池污染治理开展的科研为综合治理滇池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有8项环保实用技术先后列为国家最佳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组织省环保局、省广播电视厅及有关新闻单位开展了“云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五年新增环境监测站17个,全省环境监测站达88个,五年共获监测数据400多万个。

  环境规划,计划 1995年完成了《云南省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南盘江流域(曲靖段)水污染防治规划》。“八五”期间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环境规划》等10项环境规划,为环境保护参与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环保国际合作与交流 除争取世行贷款治理滇池污染外,1995年国家计委批准大理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批准贷款额度450万美元,与湄公河委员会合作,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诊断研究,德国政府同意援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有效保护及社区发展项目。金利来集团公司捐赠500万港币建立“云南金利来环保基金”。“八五”期间我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与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联合国、欧洲共同体、湄公河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英国政府赠款300万英镑开展利用世行贷款前期工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署无偿援助71.8万美元实施《大理洱海流域持续发展投资规划及能力建设项目》,申请欧共体援助红河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申请荷兰政府资助滇南湖群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取得较大进展。

  “八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重点污染源控制、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法制建设和争取利用外资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八五”期间,我省工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城市化进程加快,而环境保护投资严重不足,地(州、市)、县环保机构极不健全,管理薄弱,全民环境意识不强,使得我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全省城市附近河流、湖泊一半以上受到严重污染,而且污染仍在不断发展;城镇饮用水水源不断恶化;全省一半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劣于三级标准,部份地区出现酸雨,且面积不断扩大;功能区噪声污染仍在加重;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围城现象已经出现;水土流失面积和珍稀物种消亡速度仍在加剧。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足够的认识。“九五”期间,要按《云南省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加强法制,增加投入,努力做好环保工作,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进入21世纪。

主办: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技术支持:云南省环境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05
ICP备案号:滇ICP备07500214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240号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1002号  邮编:650032  电话  0871-64145235  网站地图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