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境质量>环境状况公报
云南省1999年环境状况公报

  第一部分 水环境 

  我省河流、湖泊、水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环境面临水体污染和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两个严重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1.废水排放情况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6.65亿吨,比上年减少7.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71亿吨,比上年减少14.3%;生活污水排放量2.94亿吨,比上年增加1.7%,生活污水已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2%。废水中化学耗氧物质排放量42.76万吨,比上年增加1.3%,氰化物、六价铬、汞、镉、铅、砷六种有毒有害污染物272.29吨,比上年减少11.4%,石油类排放量519.75吨,比上年减少34.9%。主要污染行业是制糖、化工、造纸、冶炼行业;昆明、曲靖、红河、临沧、德宏是工业废水排放的重点地区。

  2.河流水质状况 

  全省120个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清洁,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占20.0%;污染较重,符合Ⅳ~Ⅴ类标准的断面占43.3%;污染严重,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断面占36.7%。被污染河流集中在滇中、滇东和滇南地区。与1998年相比,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减少了8.9%,符合Ⅳ~Ⅴ类标准的监测断面增加了2.7%,达不到V类标准的监测断面增加了6.2%。达到水功能要求的断面减少了15个。

  

  

  金沙江水系

  我省境内中、上游水质尚好,下游水质污染较重。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占22.6%,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51.6%,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5.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氨氮、氟化物和高锰酸盐指数,主要污染河流为螳螂川、龙川江和普渡河。

  南盘江水系

  水质污染严重。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占7.1%,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8.6%,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64.3%,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总磷,主要污染河流为泸江、南盘江和潇湘河。

  红河水系

  水质污染较重。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占18.5%,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37.0%,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44.5%,主要污染指标是铅、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主要污染河流为三家河和浑水河。

  澜沧江水系

  水质污染加重。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断面占22.7%,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59.1%,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18.2%,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铅和氨氮,主要污染河流为沘江和西洱河。

  怒江水系

  水质良好。水质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66.6%,Ⅴ类水质的断面占16.7%,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16.7%,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挥发酚,主要污染河流为枯柯河。

  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质污染较重。水质符合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16.7%,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66.6%,劣于Ⅴ类水质的断面占16.7%,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主要污染河流为南畹河。

  3.主要湖泊水质状况 

  我省一半以上的主要湖泊水质受到污染。被污染湖泊主要是:滇池、异龙湖、杞麓湖、个旧湖。主要污染物是耗氧有机物和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总磷、总氮。

  

  

  在17个监测湖泊(18个水域)中,水质为Ⅰ~Ⅱ类标准的占33.3%,水质为Ⅲ类的占11.1%,水质为Ⅳ类的占16.7%,水质为Ⅴ类占5.6%,污染严重,水质劣于Ⅴ类的占33.3%。湖泊水质功能达标率为31.2%。

  

  

  列为我省重点治理与保护的九大湖泊中,水质为Ⅰ~Ⅱ类的是泸沽湖、抚仙湖、洱海;水质为Ⅲ类的是阳宗海;水质为Ⅳ类的是程海、星云湖;水质劣于Ⅴ类的是滇池(草海、外海)、杞麓湖、异龙湖,影响这三个湖泊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滇池是总磷,杞麓湖是非离子氨,异龙湖是高锰酸盐指数。

  

  

  与上年比较,水质好转的湖泊占23.5%;水质恶化的湖泊占11.8%,其余64.7%的湖泊水质类别不变,水质相对稳定。水质好转的是阳宗海、大屯海等,水质恶化的是异龙湖、杞麓湖。

  滇池  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均劣于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氮、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草海总磷年均值超Ⅴ类标准2.06倍,外海总磷超Ⅴ类标准0.65倍。

  与上年比较,滇池草海叶绿素a下降32.6%、生化需氧量下降31.9%、透明度增加10厘米,水质有所好转;外海叶绿素a 上升5.3%、总磷上升13.8%,水质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面源污染不可忽视。

  4.主要控制措施

  

  1999年,全省安排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42个,新增处理能力77.4万吨/日,工业废水处理率82.5%,比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排放达标率31.2%,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以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开展全省水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九大高原湖泊的环境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准后全面实施。

  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1999年5月1日是国务院确定的滇池治理第一阶段任务的期限,围绕实现滇池第一阶段治理目标开展了大量工作,1999年,完成滇池草海、大观河、盘龙江底泥疏挖工程和盘龙江中段截污工程,基本建成昆明东郊、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保证世博会期间滇池水体景观改善,在草海与外海北岸实施了机械除藻、生化除藻、物理除藻和河道减污等多种应急措施,世博会期间控制了浮藻堆积,较明显地改善了草海及外海水体旅游景观,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环境基础。

  滇池治理"零点行动":

  国务院要求滇池流域内工业企业1999年5月1日前实现达标排放。根据国家对滇池治理要求,在云南省、昆明市政府领导下,省、市环保局成立了滇池治理"零点行动"指挥中心,组织实施滇池治理"零点行动"。对列入达标排放重点考核的253家企业进行了8轮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督促企业抓紧治理。"零点行动"结束时,249家企业完成治理任务,其余4家由昆明市政府责令停产治理或搬迁转产。"零点行动"后,省、市环保局组织了1557家(次),4571人(次)的现场监督检查,只有7家企业发现环保设施不稳定,占2.8%,较好地巩固了达标排放成果。

  列入省重点治理和保护的其余8个湖泊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进展。洱海、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流域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截止1999年底,澄江、通海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大理、永胜、宁蒗泸沽湖、宜良阳宗海、石屏污水处理厂先后开工建设。

  第二部分 大气环境 

    1.废气排放情况 

    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2157.24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4.3%。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33.87万吨,烟尘排放量30.7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5.9%和13.3%,工业粉尘排放量20.99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主要污染行业是建材、电力、冶炼、化工行业;曲靖、昆明、红河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点地区。

  2.降水 

   1999年,全省12个进行降水酸度监测并上报监测结果的主要城市(镇)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3.9%,出现酸雨的城市(镇)占67%。各城市(镇)酸雨出现频率在5.8%~72.8%之间,其中楚雄市最高,其次是昭通市。

  

  

  降水pH平均值范围为4.88~6.93,最低的是昆明市,最高的是曲靖市。降水pH平均值低于5.6的城市(镇)还有昭通市和个旧市。

  酸雨pH值范围为3.19~5.60,最低的是昆明市,其次是昭通市,为3.98。

  与1998年相比,全省酸雨出现频率有明显增大,从去年的11.1%上升为23.9%。玉溪市和文山县城酸雨强度有所下降,保山市由有酸雨变为未出现酸雨;酸雨强度上升的有昆明市、个旧市、丽江县城,其余酸雨强度变化不大。应引起注意的是昆明市酸雨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3.主要控制措施 

    1999年,全省安排废气治理项目160个,新增工业废气处理能力643万标立方米/时,废气处理率79.5%,去除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24.6万吨、143.47万吨和124.4万吨,去除率分别为46.9%、84.5%和85.6%。

  我省列入全国酸雨控制区的昆明、曲靖、玉溪、个旧、开远、楚雄、昭通七城市,1999年完成了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开始按规划组织实施。

  1999年,我省酸雨控制区空气环境二氧化硫浓度达标的城市数为6个。关停小火电机组8家(70MW),完成云南红河磷肥厂重点治理项目,削减二氧化硫0.25万吨。

  第三部分 工业固体废弃物 

  1999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3117.38万吨,排放量567.37万吨,历年累计贮存量2.07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行业是采掘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主要分布在昆明、红河、曲靖、玉溪等地。在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10.99万吨,排放量0.10万吨,主要污染行业是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采掘业,主要分布在昆明、文山、红河、玉溪等地区。

  1999年,全省安排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项目24个,新增处理能力33万吨/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9.1%,处置率7.7%,贮存率39.7%。

  第四部分 城市(镇)环境 

  1.城市污染物排放情况 

  1999年,全省城市废水排放量3.76亿吨,占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56.5%,城市废水中化学耗氧物质15.79万吨,占全省排放总量的36.9%。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652.32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12.36万吨、烟尘7.27万吨、工业粉尘3.73万吨,这三种污染物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36.5%、23.6%和17.7%。

  2.城市(镇)环境质量 

  (1)主要城市(镇)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全省17个主要城市(镇)中: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在0.001~0.090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文山县城,超标0.5倍。

  氮氧化物年日平均浓度在0.012~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开远市。

  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浓度在0.094~0.298毫克/立方米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思茅市。

  用以上三种主要空气污染物衡量,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镇)占59%;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占41%。

  与1998年相比,昆明市、曲靖市、开远市、玉溪市、文山县城、丽江县城空气环境质量级别有所好转。

  昭通市、大理市、思茅市、东川区、河口县城空气环境质量级别有所下降。

  (2)主要城市(镇)地表水质及达标情况 

  全省主要城市(镇)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占18.4%,符合Ⅳ~Ⅴ类标准的占28.9%,污染严重达不到Ⅴ类标准的占52.7%。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与上年相比,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减少3.2个百分点,符合Ⅳ类标准的增加7.4个百分点,符合Ⅴ类标准的减少2.8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标准的减少1.4个百分点。

  主要城市(镇)地表水监测断面水功能达标的占26.3%,达标率最高的是思茅市和丽江县城等,均达到100%;达标率最低的是安宁市、昭通市、楚雄市、个旧市等,所测断面均达不到水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全省监测断面水功能达标率减少了0.7个百分点。

  (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情况 

  1999年,我省19个城市(镇)28个饮用水源的监测结果表明: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的占60.7%,不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的占39.3%。

  与上年相比,饮用水源水质呈恶化趋势。

  (4)城市(镇)噪声 

  我省城市(镇)噪声污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城市(镇)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 16个城市(镇)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分布为66.0~76.3分贝,声级值超过70.0分贝道路占监测路段总长的42.7%。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超标的城市(镇)占50.0%,玉溪、个旧、景洪等8个城市(镇)的声级值达到国家标准。

  

  

  功能区噪声 14个监测城市(镇)的各类功能区噪声普遍超标。14个城市(镇)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分别为:0类区60.0%,1类区38.5%,2类区64.3%,3类区70.0%,4类区33.3%。

  

  

  区域环境噪声 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分布为52.6~65.0分贝,超过55.0分贝的有2个。昆明、玉溪等4个城市的声级值低于55.0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开远市区域声环境污染较重。

  3.主要控制措施 

  1999年,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建设烟尘控制区,改造城市燃煤锅炉,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昆明、临沧、版纳、文山、思茅五个地(州、市)全面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治理,昆明市实施了禁煤、禁磷、禁鸣行动,各城市不同程度开展了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工作,其中,昆明、玉溪、个旧三个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分别达65.5%、58.4%和51.4%。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1999年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亿元。截止到1999年底建成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形成处理能力41万吨/日,其中,1999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3个,新增处理能力3万吨/日,此外还有1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批准立项。

  1999年继续对全省14个设市城市(不含国家级考核城市昆明市)分甲、乙两组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甲组前3名是玉溪市、安宁市、个旧市,乙组前3名是保山市、景洪市、思茅市。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省城市环境及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善,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市、开远市、文山县城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浓度值明显下降。

  第五部分 生态环境 

  1.森林情况 

  全省有林地面积1287.32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105.48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85.9%,人工林181.84万公顷,占全省有林地面积14.1%,活立木总蓄积量14.24亿立方米。1999年植树造林面积38.7万公顷,封山育林71.7万公顷,退耕还林0.29万公顷。1999年森林覆盖率44.29%,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3.64%,灌木林覆盖率10.65%。年均林木净生长量4968.39万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4520.43万立方米。

  2.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 

  (1)生物多样性现状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各种动植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动植物种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哺乳类296种,占49.92%;鸟类792种,占66.48%;两栖类102种,占44.12%;爬行类151种,占39.22%;淡水鱼类399种,占50%左右;高等植物15000种以上,约占60%。

  我省物种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东北部分布的物种较少;西北部和南部分布的物种较多。

  我省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163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257种)的63%。其中一类保护动物44种,二类保护动物119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1种,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354种)的42.6%。其中一类保护植物4种,二类保护植物56种。

  (2)自然保护区 

  1999年建成临沧澜沧江和镇康南捧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20多万公顷。组织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大范围以及纳板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申请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论证和申报工作。1999年底,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12个,其中: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类型93个,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类型6个,地质和古生物遗迹类型4个,自然与文化综合体类型9个。保护区面积已达22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初步形成了各种级别、多种类型的保护区网络。

  (3)耕地变化情况 

  1999年全省耕地面积净减约30.96万亩,净减面积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加大了生态退耕力度,我省生态退耕11.7万亩,另外一个原因是,99昆明世博会相关工程,增大了耕地用地指标和用地量,建设占用耕地13.7万亩。

  

  (4)环境灾害 

  云南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1999年遥感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36.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79982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52659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8111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408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174平方公里。六大水系中:金沙江、红河、南盘江流域最为严重,伊洛瓦底江流域较轻。滇东北、滇中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滇西北、滇西南地区较轻。

  据调查,全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点20多万处,其中有一定危害规模的近8000处(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700多处),全省所有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灾害。

  第六部分 环保科技、标准及环保产业

  1999年有2项环保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环保局被授予省科技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积极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999年培训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60人和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24人。为解决今后滇池治理技术难题,国家科技部批准实施《滇池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由科技部和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共同出资,重点研究滇池面源污染控制和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我省环保产业在技术自主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配合,99昆明世博会的召开,组织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环保产品、绿色产品展销及业务洽谈会。

  第七部分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世博会的举办使我省1999年环保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包括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卡卡海尔和一些国家环境部长在内的50多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研究机构、民间团体访问了省环保局。举办了"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环保工作组第五次会议"。 欧盟-中国云南红河环保扶贫项目先导期接近尾声,荷兰援助滇南湖群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顺利结束,挪威-云南大理和丽江环境管理项目列入国家99年度利用挪威政府贷款计划,英国-云南环境发展项目完成国外咨询专家评估,香港乐施会《湄公河上游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管理和扶贫项目》正式签约,荷兰援助《云南乡镇企业清洁生产项目》以及一系列湄公河流域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第八部分 环保机构建设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环保机构及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截止1999年12月31日,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13个挂牌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环保机构;全省126个县(市、区)有51个挂牌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环保机构。全省各级监测站90个,环境监理大队1个,监理所102个。全省环保系统共有各类人员2500多人,其中国家公务员6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人;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 

  第九部分 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根据国家2000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要求,省政府批准了《云南省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考核实施方案》,下达1042家重点考核工业企业治理任务,要求在2000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省环保局积极贯彻落实。至1999年底,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1042家重点考核企业中已有254家通过了达标考核验收,达标率为24.4%。

主办: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技术支持:云南省环境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05
ICP备案号:滇ICP备07500214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240号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1002号  邮编:650032  电话  0871-64145235  网站地图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