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树立云南省生态环境最好、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得最好的形象,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09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化学需氧量较2008年削减2.61%、完成“十一五”削减任务的84.42%,二氧化硫较2008年削减了0.48%、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任务;九湖“十一五”规划目标责任书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整治,全力为保增长调结构服务,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试点示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环境法制、政策、科技、宣教和对外合作等有力推进;环境管理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全省环保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上看,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6个重点城市中11个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中,昆明、曲靖、玉溪三市进入全国10个空气环境质量最好城市行列;全省43个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均值较2008年下降2.6%。但是,我省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开发型的经济结构和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等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压力增大;随着全省经济形势的回暖和全省大面积干旱缺水,燃煤发电量大幅增加,污染减排反弹压力大,减排形势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工作不平衡;环保能力建设滞后和薄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努力建设七彩云南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全省主要水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河流监测断面的水质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
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全省开展水质监测的63个湖泊、水库中,I、Ⅱ类水质的占31.7%;III类水质的占31.7%;Ⅳ类水质的占19.1%;Ⅴ类水质的占4.8%;劣Ⅴ类水质的占12.7%。 水质优良率达63.4%。
21个湖泊、水库开展富营养化状况监测,其中处于贫营养状态的有2个、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有10个、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有2个、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有4个、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有3个。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变化
由于干旱、来水减少等原因,九大高原湖泊中主要污染指标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部分较上年有所上升。
滇池草海
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Ⅳ类)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66.41。营养状态指数为82.4,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滇池草海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略有上升。
滇池外海
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Ⅲ类)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9.86。营养状态指数为67.6,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往年相比,滇池外海主要超标指标总氮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已由上年的2.44mg/L降至2.13mg/L。
阳宗海
阳宗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砷。综合污染指数为5.44。营养状态指数为38.4,处于中营养状态。
阳宗海水质主要污染指标砷浓度变化范围为0.103-0.117mg/L,比上年的最高值0.134mg/L有所降低。
洱海
洱海水质类别为III类,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3.26。营养状态指数为41.1,处于中营养状态。
水质类别2个月为II类,10个月为III类,全年水质在Ⅱ类和III类间波动。
抚仙湖
抚仙湖水质类别为I类,水质优,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综合污染指数为2.36。营养状态指数为18.8,处于贫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抚仙湖水质保持Ⅰ类,水质稳定。
星云湖
星云湖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综合污染指数为12.23。营养状态指数为63.9,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星云湖水质仍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总磷年均值由0.127mg/L上升为0.219mg/L。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加重为中度富营养。
杞麓湖
杞麓湖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10.26。营养状态指数为61.3,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杞麓湖水质仍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总氮年均值略有下降。
程海
程海水质类别为III类,水质良好,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综合污染指数为6.64,营养状态指数为34.8。处于中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程海水质保持III类,水质稳定。
泸沽湖
泸沽湖水质类别Ⅰ类,水质优,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综合污染指数为2.99。营养状态指数为14.2,处于贫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水质稳定。
异龙湖
异龙湖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14.49。营养状态指数为73.4,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异龙湖水质仍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年均值均有所上升。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加重为重度富营养。
其它湖泊水质状况
其它13个开展监测的湖泊中,碧塔海、海西海水质为Ⅱ类,蜀都湖、青海、北海、浴仙湖、普者黑水质为III类,西湖、茈碧湖、个旧湖水质为Ⅳ类,长桥海水质为Ⅴ类,南湖、大屯海水质为劣Ⅴ类。
主要河流水质
六大水系主要河流受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珠江水系、金沙江水系、红河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
在77条主要河流的151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达到Ⅰ、Ⅱ类标准的断面占31.1%,水质良好达到III类标准的断面占29.1%,水质已受轻度污染达到Ⅳ类标准的断面占16.6%,水质已受中度污染达到Ⅴ类标准的断面占4.0%,水质已重度污染劣于Ⅴ类标准的断面占19.2%。断面水质优良率为60.2% 。
151个断面中,水环境功能达标的断面有104个,占68.9%,其中:Ⅰ类功能达标的断面有2个,占应达标断面的100.0%;Ⅱ类功能达标的断面有8个,占应达标断面的47.1%;III类功能达标的断面有58个,占应达标断面的77.3%;Ⅳ类功能达标的断面有33个,占应达标断面的65.3%;Ⅴ类功能达标的断面有3个,占应达标断面的37.5%。
全省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铅。
污染严重的河流是金沙江水系的新河、螳螂川、秃尾河,珠江水系的泸江,红河水系的三家河。
与上年相比,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Ⅰ、Ⅱ类标准的增加4.6%,水质符合III类标准的减少2.0%,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增加2.0%,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减少0.6%,水质劣Ⅴ类标准的减少4.0%。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增加4.0%,水质优良的断面增加2.9%。
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22条主要河流39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占38.5%;达到III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占25.6%;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断面占10.3%;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断面占25.6%。断面水质优良率为64.1% 。
28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71.8%。其中Ⅱ类功能达标断面5个;Ⅲ类功能达标断面13个;Ⅳ类功能达标断面7个;Ⅴ类功能达标断面3个。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综合污染程度前5位的河流是新河、螳螂川、秃尾河、柴河、盘龙江。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9条主要河流29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占17.2%;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占17.2%;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占24.1%;达到Ⅴ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的占6.9%;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占34.6%。断面水质优良率为34.4% 。
13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44.8%。其中Ⅰ类功能达标断面2个;III类功能达标断面5个;Ⅳ类功能达标断面6个。
主要污染指标为挥发酚、总磷、氨氮。综合污染程度前5位的河流是泸江、南盘江干流、曲江、北盘江、甸溪河。
红河水系
红河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12条主要河流26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占23.1%;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占23.1%;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断面占19.2%;Ⅴ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的断面占11.5%。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断面占23.1%。断面水质优良率为46.2% 。
18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69.2%。其中Ⅱ类功能达标断面1个;III类功能达标断面11个;Ⅳ类功能达标断面6个。
主要污染指标为铅、汞和总磷。综合污染程度列前5位的河流是三家河、藤条江、红河干流、星宿江、小河底河。
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23条主要河流36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占38.9%;达到III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占33.3%;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断面占19.5%;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断面占8.3%。断面水质优良率为72.2% 。
27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72.2%。其中Ⅱ类功能达标断面1个;Ⅲ类功能达标断面20个;Ⅳ类功能达标断面6个。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铅。综合污染程度列前5位的河流是波罗江、沘江、黑惠江、弥苴河、凤庆河。
怒江水系
怒江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5条主要河流11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占18.2%;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占54.5%;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断面占18.2%;达到Ⅴ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的断面占9.1%。断面水质优良率为72.7% 。
9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81.8%。其中Ⅱ类功能达标断面1个;Ⅲ类功能达标断面3个;Ⅳ类功能达标断面5个。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综合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南汀河、老窝河、枯柯河、怒江干流、南马河。
伊洛瓦底江水系
伊洛瓦底江水系水质总体为优。6条主要河流10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占50.0%;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占50.0%。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0%。
1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100.0%。其中达到Ⅲ类功能断面7个;Ⅳ类功能断面3个。
地下水
2009年全省地下水监测网点控制面积2065平方千米。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水。
地下水水位动态为:
孔隙水:基本稳定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80.35%、弱下降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19.65%。
基岩水:强上升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2.32%、弱上升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10.53%、基本稳定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74.61%、弱下降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8.84%、强下降区占监测控制面积的3.70%。
水质综合评价如下:
孔隙水:优良级占11.11%,良好级占22.22%,较差级占44.45%,极差级占22.22%。主要污染指标有锰、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硬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基岩水:优良级占47.06%、良好级占17.65%、较差级占29.41%、极差级占5.88%。主要污染指标有pH、锰、铁、氨氮、亚硝酸盐、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
废水排放总量8.76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24亿吨,比上年下降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31万吨,比上年下降2.6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53万吨,比上年下降7.2%。氨氮排放量1.90万吨,比上年下降6.4%,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0.32万吨,比上年下降8.6%。工业废水中其他污染物排放量132.33吨,比上年下降5.1%。
措施与行动
全省工业废水治理投资14807.5万元,完成治理项目122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4.85万吨/日。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规划》中涉及云南的48个项目,已完成16个,在建23个,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9个;国家考核断面——三块石(滇川交界)水质保持Ⅱ类地表水标准。
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
2009年,九湖治理投资96.03亿元,其中滇池治理投资91.72亿元(其中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外投资30.94亿元),其它八湖治理投资4.31亿元。截止2009年底,九湖治理累计投资209.05亿元,其中滇池治理投资169.04亿元。
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项目共212项,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79项,调试10项,在建108项,开展前期工作13项,未动工2项,开工率为92.92%。滇池“十一五”规划项目65项,已完成29项,调试8项,在建27项,开展前期工作1项,项目开工率为98.46%。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与上年相比,呈现好转趋势。主要污染指标仍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的17个城市中,昆明市、丽江市、普洱市、楚雄市、临沧市、大理市、文山县城、景洪市、六库镇、香格里拉县城全年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占全年的比例为100%,蒙自县城99.7%,曲靖市、保山市、玉溪市99.5%,潞西市98.1%,个旧市96.7%,昭通市94.5%。
与上年相比,全年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占全年比例为100%的城市增加了临沧市、文山县城、六库镇、香格里拉县。曲靖市、保山市降为99.5%。
全省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的0.031毫克/立方米下降了0.0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的年平均浓度0.01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的0.017毫克/立方米下降了0.001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0.05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的0.060毫克/立方米下降了0.004毫克/立方米。
降水和酸雨
降水酸度
开展降水酸度监测的19个主要城市中,玉溪、昭通、普洱、临沧、蒙自、个旧、楚雄、安宁、宣威9个城市出现酸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文山、开远、景洪、大理、潞西、六库10个城市未监测到酸雨。
在出现酸雨的城市中,酸雨pH平均值在4.27~5.39之间,最低值4.27,出现在个旧。
酸雨频率
出现酸雨的城市平均酸雨频率为29.2%,酸雨频率在3.3~69.8%之间,其中酸雨频率为0的城市有10个,占55.6%;酸雨频率小于30%的有5个,占27.8%;酸雨频率在30~50%的有1个,占5.6%;酸雨频率在50~80%的有2个, 占11.1%。酸雨频率最高的是个旧,为69.8%。
全省酸雨影响范围较上年有所减小,各主要城市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基本稳定。
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9483.80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0%。二氧化硫排放量49.93万吨,比上年下降0.48%。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1.78万吨,比上年下降0.5%;烟尘排放量17.83万吨,比上年下降13.1%。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2.35万吨,比上年下降18.7%;工业粉尘排放量10.18万吨,比上年下降16.2%。
措施与行动
全省工业废气治理投资63768.6万元,完成治理项目203个。
城市水环境
全省15个主要城市的30条城市河流(水域)44个监测断面中,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优断面占27.3%;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断面占22.7%;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断面占15.9%;达到Ⅴ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断面占2.3%;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断面占31.8%。能达到水功能要求的断面占54.5%。断面水质优良率为50.0%。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有机污染严重。城市河流(水域)总体水质为重度污染。
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21个主要城市(所有州市府所在地和5个县级市)的4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水质监测,其中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的有35个,占87.5%;不能满足要求的5个(自卫村水库、西河水库、独木水库、蒙自东山龙潭、开远南洞),占12.5%。
与上年相比,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好转的有8个(松华坝水库、大河水库、宝象河水库、洗马河水库、信房水库、纳贺水库、中山水库、暮底河水库);水质下降的有6个(西河水库、独木水库、龙泉门、龙王潭、开远南洞、洱海),其余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
城市声环境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
18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值范围在59.3~71.9分贝之间。文山县城最高,达71.9分贝,超过国家标准1.9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有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楚雄市、景洪市、潞西市、香格里拉县城;较好的有昆明市、临沧市、蒙自县城、个旧市、开远市;轻度污染的有大理市、文山县城、六库镇。
17个城市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值范围在46.3~58.8分贝之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有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较好的有昆明市、保山市、丽江市、临沧市、楚雄市、景洪市、大理市、潞西市、香格里拉县城;轻度污染的有普洱市、个旧市、开远市、文山县城、六库镇。
城市功能区噪声
在进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15个城市中,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楚雄市、开远市、六库镇8个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全部达标,其余城市的各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与上年相比,在进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城市中,0、3类区的昼间、夜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1、4类区的城市昼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2类区的昼、夜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城市污染物排放
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552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4%。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78万吨,比上年下降0.4%。氨氮排放量1.58万吨,比上年下降5.8%。
措施与行动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建设
全省供水总量91801.12万立方米;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42座,建有排水管道8483公里(其中污水管道2749公里),形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34.2万立方米/日,全省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场)38座,形成无害化处理能力7210吨/日;全省城市燃气普及率61.68%,绿地率24.68%。
城市污水处理
全省污水处理总量46210万立方米,其中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39762万立方米,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65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67.15%。2009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项目69个。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全省城市街道清扫保洁面积12781万平方米,清运垃圾563.82万吨,无害化处理305.3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4.15%。2009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处理项目42个。
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
制定了《云南省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实施方案》。2009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5877943辆,新增注册990000辆。全省18条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线对1347489辆机动车开展了排气污染物定期检测。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全省17个设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为:
地级市排名: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昭通市、玉溪市、保山市、曲靖市、临沧市。
县级市排名:安宁市、个旧市、景洪市、潞西市、楚雄市、宣威市、大理市、瑞丽市、开远市。
昆明、玉溪、安宁、个旧、景洪等城市继续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自然保护区情况
全省共建有自然保护区159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44个,州(市)级57个,县级42个,总面积297.9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55%,基本形成了各种级别、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全省绝大部分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在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了有效保护。
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全省林地面积2476.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7%。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7.50%(按2002年以前统计方法计算为52.93%)。全省活立木蓄积17.1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占全国近1/10,居全国第三位,活立木总蓄积约占全国近1/8,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森林资源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森林资源变化总的趋势是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覆盖率提高。
物种及其分布情况
我省12个森林类型里蕴藏着高等植物13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46%以上,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416余种,占全国总数的52.8%。
濒危物种的现状
在我国公布的401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246种8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我省各有222种和114种8类,分别占总数的55.4%和46.3%。
湿地资源的种类和面积
我省现有天然湿地总面积3439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湿地1595平方公里,湖泊湿地1754平方公里,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90平方公里。全省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1处。设立国家湿地公园2处,即红河哈尼梯田、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及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归一化系数和评价公式,对全省及16个州(市)2009年度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措施与行动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009年,先后争取到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总投资4875万元。
筹建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编制完成《云南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试点省项目《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试点及物种资源调查项目》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
滇西北5州(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滇西北生物多样保护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五大体系、十大工程、二十四行动” 积极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纲要》,各项工作取得进展顺利。
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楚雄市、江川县、易门县、思茅区、麒麟区、华宁县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生态州(市)建设规划及弥勒县、剑川县、洱源县、大理市生态县(市)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勐腊县磨憨经济开发区开展了国家级生态口岸创建工作。《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印发实施,《云南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和《滇西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进入编制阶段。
水土保持
全年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3254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3200平方公里的101.7%,其中完成坡改梯2.74万公顷,种植水土保持林6.25万公顷,经济果木林7.10万公顷,种草0.32万公顷,封禁治理13.49万公顷,保土耕作等2.65万公顷。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794座(口),完成土石方量3413.8万方。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8000平方公里。全年水土保持工作共完成投资125323.3万元。
农村环境保护
完成了2008年度20个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 开展了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争取2009年度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608万元,实施5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5个生态示范建设项目。根据云南省水污染防治的需要,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九湖流域56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编制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
全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累计达129个,项目资金累计达14020万元。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645.52万亩,全省减少不合理施肥6.3万吨。全省农村户用沼气累计保有量253.3万户,农村改灶累计保有量594.2524万户。全省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5.5万户,新增农村改灶18.1728万户。
全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2003家,其中放射源使用单位411家,在用放射源1758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1592家,射线装置2771台(套)。核技术应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总体处于安全状态。
2009年香格里拉县、丽江市、泸水县、大理市、昆明市、玉溪市、临沧市、景洪市8个国控点的辐射环境质量处于正常环境辐射水平波动范围,重要污染源及其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措施与行动
完成了全省16个州(市)180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办证换证工作,总体办证率达到了89.9%;开展了全省放射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142人次,对301家重点放射源使用单位的1100枚放射源进行了排查,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23家涉源单位进行了整改,对167枚废旧放射源进行了安全收储;启动了全省电磁辐射行业补办环保手续工作;办理辐射行政许可及备案 187件,其中,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47件,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78件,辐射项目环评审批55件,辐射项目竣工环保验收3件,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备案4件;对355名辐射从业人员分两期进行了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培训。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672.8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8.6%,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50.44万吨,比上年下降了4.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60.6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3.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64.80万吨,综合利用率48.9%,比上年增长1.1%。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001.57万吨,处置量2615.39万吨。
措施与行动
继续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认真开展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相关工作,组织了非经营性危险废物焚烧单位的专项检查,完成了全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
2009年,全省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7份(累计48份)。共办理危险废物出省转移手续6批。昆明市、曲靖市、大理市和个旧市按国家要求发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投资13398.9万元,完成治理项目22个。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建设
大理、保山、普洱、文山、德宏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试运行;临沧、昭通、楚雄、西双版纳、怒江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已开工建设;丽江、玉溪、迪庆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等待国家下达投资计划;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开工建设;红河、曲靖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完成前期工作。
环境保护机构与队伍建设情况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设立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个增加为13个,增加行政编制18人。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省环保队伍人数总计4488人,共有127个县(市、区)成立独立建制的环境保护局。省级培训人员3275人次。
生态文明建设
2009年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产业支撑、生态文明环境安全、生态文明道德文化、生态文明保障四大体系,标志着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2009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规划纲要》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载体,以生态省建设为支撑,提出了“1个目标、3大领域、5项任务、10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从全省层面上提出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是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
环境法治与监察
向社会通报了6项违法违规事项和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全年全省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实施现场监督检查9024起,对9012起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处理率为99.9%;结案8875起,结案率为98.3%。作出行政处罚的520起,全年处罚金额768.26万元。其中省级处罚18个违法项目,处罚金额245万元;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起;行政诉讼案件1起。
2009年,继续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省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4053人次,检查企业14748家,立案123家,结案118家,结案率为96%。完成了今年省级挂牌督办25家企业的整治工作。
对九湖流域内的42家国控、省控企业(含22家污水厂)稳定达标排放情况,以及11个责任书项目工程进度情况,按照县级每月一次、州(市)级每季度一次、省级每年一次(其中滇池、抚仙湖、洱海每半年一次)的频次进行检查,及时通过新闻网络向社会公布四个《季度报告》。组织滇川两省联合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了对向家坝水电站“三同时”联合现场监察及对泸沽湖流域的联合现场监察,有效打击了滇川两省边界地段的突出环境违法行为。
全省共发生3起等级突发环境事件(其中:Ⅲ级一起,Ⅳ级两起)、3起非等级突发环境事件。
出台并实施了《昆明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地方性法规一件。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0.5万吨/日。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全省1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设施建设,4台烧结机脱硫项目均建成投入试运行。推进制糖行业污染减排工作,全省所有规模以上糖厂全部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全年共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63项,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42项。经国家核定,2009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净削减0.74万吨,较上年下降2.61%;二氧化硫净削减0.24万吨,较上年下降0.4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削减任务。
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
2009年完成13905万元的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项目,对全省32个环境监测机构、5个辐射环境监测机构、69个环境监察机构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强化了省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及16个州市分中心建设。
环评管理工作
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946项,比上年增长31.3%,涉及固定资产投资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3%;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302项。
省级组织完成了13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审查。组织开展了我省战略环评的培训工作。
省级暂缓审批了16个建设项目,对8个建设项目不予受理环评文件。对沘江流域实施流域限批,对陆良银河纸业有限公司实施了企业限批。进一步强化对新(改、扩)建项目的“三同时”现场检查。
环保科技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水污染控制及富营养化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滇池项目”)和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洱海项目”)实施进展加快。2009年滇池项目中的3个课题已通过了国家水专项办主持的专家论证,启动实施。2008年启动的滇池项目2个课题和洱海项目4个课题已获得中央财政资金780万元和1104万元,各项研究工作正有序开展。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等4个项目分获环保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湖泊陡坎沿岸水域基地修复方法》等7个项目在全国十八届科技发明展览会上分获金、银、铜奖。“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通过了环保部验收。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公布了24家(第四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并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了33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减少废水排放量162.9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204.9吨、二氧化硫4450吨、固体废物2.4万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效果显著。实施了糖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冶炼烟气及废渣资源化利用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
排污费征收
全省共征收排污费2.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8%。其中:上缴中央国库0.25亿元,上缴省级国库0.8亿元,州(市)级以下国库1.46亿元。
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完成2647个土壤样品、294个农产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测试和云南省土壤样品库建设工作, 获得22.31万个分析数据。开发了 “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建立了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基本完成《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信访
全年省级受理来信(含传真、邮件、网上信访)284件,较2008年(303件)下降7%, 来信办复率100%;接待群众来访28批72人次,较2008年(84批177人次)大幅下降,来访办结率达100%,信访事项基本做到了件件有查处、事事有回音、群众较满意。收到省级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提案25件,已全部按要求办理完毕。
宣传教育
启动了首批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和第三批绿色社区、第五批绿色学校推荐、组织评选工作。制定完善了绿色社区创建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及环境友好示范学校、社区、教育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到2009年全省共有293所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62个省级绿色社区。编辑出版了《云南省绿色社区指导手册》。
完成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环境好新闻奖”评选工作。组织了“首届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环境保护奖(驰宏锌锗杯)”评选活动。开展“绿色讲坛”走进云南高校活动。继续与云南电视台合办《绿色在线》栏目,其“环保辞典”获2009年度全国电视类最高奖——星光奖。《中国环境报》全年刊登云南稿件186篇。
重金属污染防治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开展全省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编制《云南省关于贯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对南盘江、沘江等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根据监测数据表明,南盘江、沘江等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指标均出现下降。
国际交流与合作
认真组织实施多边和双边环境国际合作。亚行援助实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西双版纳德钦示范项目”等4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取得实效;全球环境基金援助“丽江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项目”已完成规划报告;世行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能力建设”履约项目开展了现场监察执法等培训,并完成全省ODS数据库建设;瑞典政府援助的“云南规划/战略环评能力建设项目”完成培训材料编制、案例研究和培训员培训;中英合作“云南排污许可证管理示范项目”启动实施。
积极推进世行贷款“云南城市环境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已完成谈判并签约生效实施,二期项目——昭通中心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利用世行贷款2010财年备选项目规划;争取到日本政府技术援助,开展了两期“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培训”;为规范项目管理,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联合下发了《世界银行贷款云南城市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国际交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办理了18批,40人次考察培训。接待了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10余批,40多人次到我厅访问和考察。办理了8批16人次的外国专家来华手续。建立和更新了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英文网站。
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组织我省企业参加“2009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省政府秦光荣省长率团出席论坛并参观了展览;组织各州市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环保摄影大赛”;组织驻滇高校学生开展“珍爱水资源,保护珠江源”大学生环保社会实践倡议活动;与相关省市对长江、珠江干流16个监测断面的13个项目开展同步监测,协作完成了《2009年度泛珠流域跨界断面同步监测报告》。
滇沪环保合作。出席沪滇对口帮扶合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上海-云南2010年环保对口帮扶合作工作备忘录》;启动了上海援助的迪庆州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项目;选派2名县级环保干部到上海环保系统挂职锻炼;组织我省环境监察业务骨干到上海参加环境保护管理执法培训。
滇川环保合作。签署了《滇川环保协调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制度和联合环境监察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了向家坝水电站、泸沽湖流域、观音岩水电站和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现场联合环境监察;开展了两省交界处建设项目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的联合环境监察;完成两省跨界水域金沙江干流(11个监测断面)、泸沽湖水质(7个点位)同步监测任务;协作开展了“金沙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研究”。
微信
微博